這篇文章有極大的偏見與史實認知的錯誤。
首先第二十九軍雖為西北軍系統,但當時因中原大戰後,已暫由張學良收編統轄,在改編後,第二十九軍雖仍具有獨立系統,但其軍令受張管轄,且在軍事給養上,也已由南京中央負擔,雖上不比中央軍,然已與過去馮玉祥時代有所改善。
其次,就給養而言,東北軍自喪失東三省後,已不再有自行維持給養的能力,因此如果說東北軍裝備有充足的給養,那恐怕是有問題的。但此時,張學良與蔣介石正處雙方關係的蜜月期,給養雖不如以往據有東三省時代之豐,卻也不至於差太多。
第三,西北軍的大刀隊並非單單因為裝備不足才出現的軍隊編制。大刀隊在華北軍隊中,算是頗為普遍的編制(有的軍隊是採臨時編制),以吳佩孚在掌握第三師三萬餘眾時,軍隊尚編有大刀隊來看,不能單以大刀隊的有無,來判斷西北軍裝備之優劣。且以長城抗戰之前,西北軍尚有餘力擴編暫編第二師來看,裝備的供給上,並不會太糟。
第四,從張學良的回憶錄來看,他對於湯玉麟的統轄力顯然不比其他東北軍,湯部在東北軍中一直保有半獨立地位,張並無法完全指揮湯,且對湯多有撤換之意(張本意要將出身晉軍的商震派去熱河,以代替無法指揮的湯玉麟)。不過,湯玉麟也知少帥有易將之意,因此遠結孫科,透過其在國民政府的影響力,使之長鎮熱河。
第五,文中一直提到東北軍作戰不力。不可否認,湯部東北軍確實望風而逃,但其他東北軍(王以哲、何柱國等部)均在長城戰役中出了死力。而從張學良回憶錄、劉汝明回憶錄與國防部所編之戰史來看,除了明確地可以看出湯部作戰確實不力外,其他參戰的東北軍、晉軍(商震部)、西北軍與中央軍,都在其各自的戰鬥境域奮戰,而幾乎不見有互相牽制,畏縮不前的狀況。
第六,中原大戰後失敗下野的西北軍將領,此時並未有投日者,因此當時的各系軍隊,是不可能懷疑西北軍被昔日同僚策反,而倒戈罷戰的。反而是東北軍在九一八後,有部分軍官帶兵倒戈(其中不少為宗社黨人),但大體來說,東北軍主體仍在張學良的掌握中。
第七,在長城抗戰時,何應欽奉蔣命北上統轄各軍,其命令大體來說,各軍都能配合執行,此點從戰史記述之各戰區作戰情況來看,是相符合的。因此,我不認為東北軍的將領在執行作戰任務上,有陽奉陰違的情況(此點可證諸王以哲部於古北口一線之作戰情形)。
第八,中央軍此時尚未能打入東北軍系統之中,一直到東北軍調入陜西勦共之時,東北軍中仍未讓黃埔系打入,因此所謂安插黃埔軍將領入東北軍云云,不知有何根據。事實上,若東北軍真讓黃埔系軍官混入,那麼何以張學良日後能發動西安事變,且同時駐於蘭州之東北軍又何敢於同日響應?且又此事事前竟可瞞過南京中央?
本文出自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11092802295關鍵字自然排序點擊軟體網頁設計發信軟體
留言列表